環境監測領域“三駕馬車”助推環保產業邁入發展新時期 |
【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此頁】? 日期:2018/4/17 瀏覽次數:3108 |
隨著“水十條”縱深挺進,抓緊完成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變得日益迫切。4月16日,來自權威媒體報道消息稱,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已完成序時任務要求,第一階段任務圓滿完成。在各地共同努力下,迄今超過817個水站順利實現站房開工建設,為7月底前全面建成聯網打下堅實基礎。
生態環境部要求,水站建設是實現水質預警、及時防范水污染風險的重要手段。事實上,水生態環境信息的準確性,是治水投入和治理措施有效性的指南針,國家考核、國家監測,將是未來包括水質監測在內的環境質量監測主思路。與空氣質量監測相比,地表水監測具有指標多、自動化水平低、流程復雜等特點。
一直以來,監測數據造假所引發的人們對飲水安全的擔憂,備受關注和熱議。雖然在高壓之下,水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仍舊難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一方面,與空氣質量監測相比,地表水監測具有指標多、自動化水平低、流程復雜等特點。另一方面,多年來以屬地監測為主的地表水監測模式,即國家拿地方報送的監測數據來考核地方換言之,在“考核誰、誰監測”機制下,地方政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基于此,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化解不當行政干預也成為了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的目的之一。按照以及《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等數十項生態環保改革文件明確要求,未來3到5年內,大氣、水環境監測事權上收,建立健全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借此可最大程度確保監測數據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實現“水十條”目標責任考核真實客觀性。
在所有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數據的真實準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2017年8月起,環保部就已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國家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同年10月,國家地表水第一次采測分離工作全面啟動,這也標志著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水質采樣監測和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既可以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節約政府管理成本,又可最大程度上保證監測數據的客觀公正性。
作為地表水監測權上收過程中關鍵性的一環,生態環境部對國家站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接近200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監測站全由國家和地方共建,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新建自動站由國家統一負責監測儀器設備配置,由地方負責站房建設。建成后,由生態環境部統一委托給第三方機構運營和維護,架起‘水質監測天網’,每4個小時一次,一天6次連續在線監測,客觀真實反映水環境質量狀況。
所有監測的數據將實行聯網運行,對外公開共享。這意味著未來國家將擁有覆蓋全國的直接監測、管理并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監測數據的地表水水質“監測大隊”。自此,生態環境部將全面掌控我國大江大河的水質狀況。截至目前,各項準備正在有序推進,將在2018年7月基本完成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
而水質監測僅是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大網的一部分。“十三五”期間,在重點建立一套可行的、有效的水環境質量監測質控體系、確保監測數據質量的同時,穩步推進國控斷面監測事權上收工作亦成為強調對象。具體來看,進一步梳理細化環境監測事權與支出責任清單,確保2020年實現中央與地方環境監測事權與支出責任清晰合理。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4192.html
|